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延边大学农学院精心组建由团委书记陈迪及8名专业教师和5名辅导员带队,100余名本硕博多层次多学科学生构成的8支实践团队,追随总书记考察吉林的足迹,分赴延边州8个县市及长白山地区,深入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主题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各团队围绕养殖技术、食品安全知识普及、老年人营养膳食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课题,深入乡村田野、边境村屯和生产一线,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服务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技助农、服务地方的使命。
实践过程中,各团队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
延边大学兴边富民实践调研团:聚焦延边黄牛产业带动兴边富民,走访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珲春市吉兴牧业、龙井市牧乐牧业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育种、养殖及加工环节,了解“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放调查问卷与养殖手册,组织讲座答疑,为产业发展攒经验。团队同步探访望江阁、不老泉及“松茸之乡”等文旅景点,挖掘边境文旅资源,探索“黄牛产业+文旅”融合的兴边富民新可能,助力边疆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
“深耕黑土,科技引航”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吉林龙井、和龙、汪清、延吉、安图五地的苹果梨、稻米、黑木耳、黄牛、菌糠科技小院。团队围绕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需求,深入田间开展实地考察、技术指导、科普宣传及产业调研等工作,涵盖果蔬、粮食、食用菌及畜牧等乡村特色产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
长白蜂语解码团:师生们深入珲春养殖基地,并向蜂场赠送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编写的《蜜蜂科学管理手册》,手册包含本地常见蜂种特性、四季养殖管理规范、蜂产品初级加工等内容,针对性强,便于养殖户参考使用。
初心护绿·生态育苗探索实践团:在龙井种植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通过组织“濒危植物保护宣讲”活动,深入农村和林区,现场讲解东北红豆杉、长白松等濒危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价值及繁育技术。
同心筑绿·吉境生态行实践团:在东北虎豹公园学习如何操作红外相机监测虎豹踪迹,培训村民掌握食源植物育苗技术;深入朝鲜族村落测绘庭院景观,实地调查树种生长状况并优化绿地配置,搭建"高校-保护区-社区"三方协作平台。
“食志不渝 红色印记”乡村振兴促进团:赴长白山池北区白山社区进行营养膳食推广和食品安全法的普法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在社区和乡村广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及老年人科学膳食理念,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中国网、延边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红旅“防”兴实践团:聚焦东方边陲,踏访珲春防川村核心红色地标,沿圈河口岸、洋馆坪陆堤、吴大澂雕像、龙虎阁展开实践。队员聆听守边故事、追溯历史,以青春之我,护锦绣山河;以赤子之心,承先辈之志。
让青春筑梦,乡村振兴有我实践团: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主要目标,深入调研玉米与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病虫害防治状况、深入安山村调研采摘园的运营模式,探访百年部落,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延边大学农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更是学院响应“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等总书记殷殷嘱托的生动体现。通过走进田野、亲近乡土,师生们进一步坚定了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提升了对区域农业现代化和边境乡村振兴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撰稿人:陈迪 一审:王洋 二审:金庆国 三审:韩功帅




